Glocal Care 新農業政策建議 New Agricultural Policy Proposal

July 15, 2017 | Autor: Ranae So | Categoria: Ecosystem Service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Biodiversity, Food Security, Public Policy
Share Embed


Descrição do Produto

《新農業政策》建議書 2015 年 3 月 31 日 Glocal Care 根據香港《社團條例》(第 151 章) 成立的社團。本會認為政府推出新農業政策諮 詢,正好回應國際近年對風險社會的討論,透過振興農業,解決糧食自給和降低社會陷入不安動 盪的危機。然而,本會對於《新農業政策》內提及的引入高科技農業技術和興建農業園的意見予 以保留,原因在於我們熱切期盼公帑用得其所。雖然以公帑回購農地的美意良好,但政府似乎沒 有十足的把握解決土地業權爭議。同時,報告把焦點集中在興建 70 公頃的農業園為未來農業發 展的遠景,這是倒行逆施的建議,完全沒有把 726 公頃活躍農地上的農田工作者之需要納入政 策考慮內,亦間接默許剩餘農地作為非農業用途的性質。本會相信政府與民間能集腋成裘,能想 出更好的辦法來扶持本地農業的成長。 1.

為了令社會達致可持續發展,政府有必要扭轉基建主導和集團傾斜的政策思維,不要把公 帑孤注一擲在農業園和水耕技術發展上,而是應向有意採取土種技術的農場,撥出資源, 支持永續農場的經營,把坊間的有機農業、土壤管理、生物防治、生態保育的工作領域連 成一線。

2.

政府有需要確立農業及生態區,讓農業及生態價值得到完整的保留。尤其香港土地發展已 達極限,住屋土地與農地的分配已處於拉鋸的狀態,政府確實需要標明土地用途,避免土 地分配使用傾側一方。政府應參考國際生態農業發展和里山倡議 (Satoyama Initiative), 不純粹把農業視為產業結構之一,而是實踐永續發展的良方,把農業跟地景(包括農村、 耕地、池塘、溪流等)一同整合,建立社會生態生產地景,達致人與自然共生的遠景,通 過農業提升自然生態的復修能力,保育野生近緣品種基因庫,確保遺傳資源擁有適合的條 件持續繁衍。

3.

政府應仿法外國徵收空地稅和荒地稅,懲罰囤地和閒置土地行為,規限農地應用於農業用 途。全港可耕土地原有 4,523 公頃,但當中有逾 8 成屬荒廢土地。根據聯合國的分析,土 地本屬於不可再新的資源,每 1 厘米高的泥土需要 100 年的時間才被製造出來。然而,全 球正暴露於糧食短缺的危機,保育農地就變得尤關重要。社會各持份者需要積極保留農地 和綠化帶,阻止盲目的都市化過程,制訂可持續土壤及資源管理,避免土地繼續接受不同 程度的破壞,出現土壤退化。

4.

保護農地,促進生態服務 (ecosystem services) 的自然運轉。例如,近年全球氣候反常, 高溫也有機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蟲害猖獗,氣象天災頻繁。但若大量優質農地被保存, Correspondence Address 郵寄地址: Room 409, Wah Yiu Industrial Centre, 30-32 Au Pui Wan Street, Fota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香港新界坳背灣街 30-32 號華耀工業中心 409 室 Email 電郵: [email protected] Phone 電話: +852 9046 8669

將有助緩和氣候變化,確保生態碳循環系統自然運轉,發揮固碳作用,吸收大氣中過量的 溫室氣體,調節溫度。 5.

政府應鼓勵引入小農生產模式,而不是集團式的農業企業。美國生態經濟學家 Herman Daly 和 美國哲學家 John Cobb, Jr 曾分析大農場與小農場的優勢,發現大農場的唯一 優點是以龐大能源投入改進勞動力的投入,但在節能減碳的效果上則以小農場為佳。環保 先軀 Wendell Berry 也提到,如果農業被土地投資和機械最大化所干涉,場主將放棄農業 的價值,取而代之的是金融和技術的考量,最後把農業定性為向金錢服務,扭曲其存在的 意義。

6.

政府應制訂自給率,不要把糧食供應完全假手於人,這本身就是政府保護市民福祉的政治 責任。若沒有自給率的制訂,這顯然是政府對外來環境轉變欠缺靈敏反應的表現。本會建 議把自給率訂於 10-30%。

7.

近年民間推出多項甚具參考意義的社區支持農業建議,如推動社區共同購買和時分劵,一 來為本地農戶開創銷售渠道,同時鼓勵民間以股東制形式承擔農民失收的風險,更可促進 社區關係更新。若政府能在農業政策內加入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的元素,更可減低堆填區處 理都市固體廢物的壓力,有利綠色生活的信息進駐社區,以農業帶動環保。例如,每日堆 填區內有超過 4 成廢物屬於廚餘,但坊間已有技術把廚餘轉化為能,用來堆肥和蟲魚菜共 生,發展出二線的漁農產品,催化本地農業走向環保、低碳、永續的生產方式。

8.

為 了提 升本地 農產品 供應的 百分 比,政 府應考 慮在全 港 各 區展開 食用地 景 (edible landscape) 工程,把面積 973 公頃的市區休憩公園(共有 1503 個)抽出 10% 用來開 墾成社區園圃,一來可加快輪候耕地人士迅速獲得土地耕種,二來為公園帶來多樣性和多 層次的功能,不再變成貧乏的空地。例如,種植香薰園,既有美化價值,同時又可以透過 香草的驅蟲原理,保障農作物收成。過往也有不少社會福利和環保組織通過社區園圃計劃, 以老人為園藝導師,實現長者充權,成效顯注。管理食用公園的成本相較興建和管理農業 園為低,卻可增強市民對食用公園的擁有感,推動公園空間運用和市政管理的民主化。

9.

政府應允許農戶和農民合作社使用公共空間舉辦農夫市集,及接受金錢交易方式。本地蔬 菜銷售渠道狹窄,不是依靠菜統處,就是漁護署轄下的農墟。內地蔬菜供港多時,蔬菜統 營處傾向內地蔬菜優先的出售規則。即使本地蔬菜僅佔本地蔬菜供應市場 2.3%,但仍然出 現退菜(俗稱「彈菜」 )問題,本地農民最後白白蒙受退菜時的損失。後者則有名單限制, 不是全港農戶都可以參與官方農墟,故需要有民辦的農夫市集。惟政府一向對公共空間的 Correspondence Address 郵寄地址: Room 409, Wah Yiu Industrial Centre, 30-32 Au Pui Wan Street, Fota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香港新界坳背灣街 30-32 號華耀工業中心 409 室 Email 電郵: [email protected] Phone 電話: +852 9046 8669

使用給予嚴格限制,不准許金錢交易方式的墟市,令公共空間的原有意義頓失,似乎向某 些階層人士製造排斥。

結語 過去兩年,我們密切留意國際農業的形勢。不論在發達及發展中國家,很多農業合作社採取適切 自然的農業技術,做到節能省水,善用天然及清潔能源,借用生態力量完成農作物授粉工作。以 農帶村,發展生態農業,以鄉帶城,向城市人口提供優質農作物。支持在地生產的觀念,通過食 物建立在地身分認同,為農夫拓展穩定及持久的農產品市場,孕育在地城鄉共生的文化,成為另 一股國家及都會的軟實力。加上,近年有不少外國人士來港打工換宿,感受本港農業的發展。政 府可參考國際近年流行的漂鳥運動,讓本地年輕一代認識農業的專業,思考未來事業的志向。

即使在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南韓等,農業還是在全國經濟結構佔有一定席位,這不一定跟市 場經濟有抵觸,而是藉農業提供社會保障網,紓緩失業問題,在能源及糧食安全上未雨綢繆,研 究低碳和低成本生產的效果,避免社會風險出現,政府才驚覺毫無準備。

農業是產業,抑或是穩定社會的社會制度,完全在於政府的前瞻目光。作為向市民有承擔的政府, 發展本地農業不該以補貼爭議作為迴避理由。補貼傾向壟斷型市場,會容易出現有欠公允的營商 環境,但補貼用於競爭型市場,可協助弱小生產者享有公平競爭的機會,跟寡頭競爭者比較產品 及服務質量。

過去三十多年,本地農業發展苟延殘喘,勞動人口下降,主要跟政府大幅削減資源有關,不再以 本地農業作為地緣戰略,不再為香港制訂食物儲備和本地生產力的指標,應付突如其來的供應鏈 中斷危機。內地蔬菜廉價供港,抽調本地農業人口支援工業經濟,導致農業人口出現斷層,而政 府又沒有鼓勵措施,支援新晉農夫。若集中發展水耕和農業園,本會擔心只有財雄勢大的集團才 可參與農業,甚至由不懂農業的人掌控食物生產,破壞源遠悠長的飲食及耕種知識,最後人類僅 靠數種農作物生存。

備註︰ Glocal Care 根據香港《社團條例》(第 151 章) 成立的社團。我們是關心邊緣生產者的公眾教 育組織,宣揚良心經濟 (Ethical Economy) 的價值。經濟增長不一定帶來合理的財富分配,甚 至為社會帶來沉重的發展代價。貧富懸殊、環境污染、食物不安全、傳統行業式微等等,正反映 經濟增長背後的社會代價。作為消費者,既可為良心公民,並可以藉日常消費習慣的改變,為弱 勢建立賴以存活的經濟系統;在貿易機制上獲取社會公義,還原勞動尊嚴,促進社會達致可持續 Correspondence Address 郵寄地址: Room 409, Wah Yiu Industrial Centre, 30-32 Au Pui Wan Street, Fota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香港新界坳背灣街 30-32 號華耀工業中心 409 室 Email 電郵: [email protected] Phone 電話: +852 9046 8669

發展,人人享有自主和體面生活。我們期望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與大家一起探索另類生活模式 的可能,把良心經濟嵌入生活美學,不分國界,向人與自然環境送上關懷。

Correspondence Address 郵寄地址: Room 409, Wah Yiu Industrial Centre, 30-32 Au Pui Wan Street, Fota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香港新界坳背灣街 30-32 號華耀工業中心 409 室 Email 電郵: [email protected] Phone 電話: +852 9046 8669

Lihat lebih banyak...

Comentários

Copyright © 2017 DADOSPDF Inc.